2019年到2024年,树根科技连续六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中国工业互联网独角兽企业。2023年开始,树根科技成功出海,进行全球布局,海外单笔订单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新华财经北京9月16日电(记者余蕊)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树根科技”)是工业互联网著名企业,如今正快速向工业智能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将为工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机遇,仅智能焊接机器人就将成为数千亿元规模的新产业。而我们现在,正处在“深度智能化”的关键拐点。也许从树根科技的转型发展过程中,可以窥见一些中国工业智能发展的脉络和特点。
从工业“浅层可视化”跨向“深度智能化”的关键拐点
2019年到2024年,树根科技连续六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中国工业互联网独角兽企业。2023年开始,树根科技成功出海,进行全球布局,海外单笔订单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作为一家深耕工业互联网近10年的企业,树根科技正快速向工业智能转型升级。树根科技副董事长杜锦程用“瓶颈”来形容此前的状态。“数字化能够打通工业数据链路,让信息互联互通、可视化落地,从而提升效率与透明度,但尚不能推动企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为催生全新的更高价值,需要更多突破。”
这不仅是树根科技面临的瓶颈,也是工业互联网面临的瓶颈,甚至是工业数字化面临的瓶颈。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发展,为打破这些“瓶颈”创造了机会。人工智能可以对工业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推理和决策等深加工,创造出此前无法实现的智能工具、智能装备、智能作业机器人,进而改变工业生产的流程和模式。近似科幻的工业智能正快速走进现实。
“人工智能,特别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AI技术,开始让工业数据产生根本性的、巨大的价值。工业数字化正处于从‘浅层可视化’向‘深度智能化’跨越的关键拐点。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的历史机遇。”杜锦程说。
创造在不确定场景下开展作业的工业智能
工业场景的实际需求催生了工业智能的出现,和场景的紧密结合也是工业智能“有用”“好用”的前提条件。
机动工业车辆(即叉车)是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的主要工具。但如今在很多工厂,叉车司机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年轻人的从业意愿日益下降,“一工难求”频频上演。类似情况是,焊接工人的缺口也很大。焊接工人经常在高温、密闭、暴晒、高空等恶劣环境中作业,而且不得不吸入大量金属粉尘,对身体伤害很大。
尽管此前已出现无人叉车和固定焊接机器人,但应用场景十分有限。2024年中国无人叉车销量达24500台,同比增长26%,但市场渗透率仅为1.9%。有机构研究发现,固定焊接机器人只能覆盖30%的焊接场景,剩余70%的场景仍需人工焊接,尤其是船舶、钢结构建筑、装备制造等工业场景依旧大量依靠人工。
“此前的工业机器人只能在室内的执行工位上工作,基座是固定的,采用预先编好的程序。如果换一个工作场景就需要重新编程,成本高、应用范围窄,未能实现真正的智能化。”杜锦程说,工程机械本身就需要在户外不确定的场景下作业。树根科技正在攻关并取得一定进展的就是在不确定场景下边移动边作业的机器人。
图为无人叉车正在作业(受访者供图)
例如,树根科技与三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无人叉车研发项目。该项目基于无人驾驶与传统搬运设备的互通互融,主要采用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无人叉车将用于中远海运物流仓储业务线的大宗期现货场景和家电产线场景,近期已研发出可堆叠5层货物,每层货物重2吨,最高堆叠8.5米的室内外无人叉车,实现了无人堆叠多项技术的创新。
焊接工艺是工业制造的底层能力,智能焊接技术的突破甚至有望带动制造业的智能升级。
树根科技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孙佰贵介绍,树根科技正在攻关智能焊接机器人。“从‘焊前智能’升级为‘焊中智能’,在焊接过程中实时感知、分析和调整。它通过应用具身智能技术,实现焊接动作的实时调整。未来这将是一个数千亿元规模的新产业。”
图为树根科技研发的智能焊接机器人正在焊接(受访者供图)
此外,树根科技还研发了智能引导系统,采用了“装备车辆操作引导模型”。其所研发的挖掘机智能引导系统,大量使用于平陆运河等河道疏浚项目,可以大大提高水下清淤、水下破碎的精度和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在智慧运营方面,树根科技采用“时序预测大模型”预测零件故障概率,采用“智能决策大模型”实现多机协同自主作业。在智能销售方面,树根科技采用“销售与解决方案大模型”实现销售和解决方案实时一体化协同,提高效能和成交率。
“机器大脑-企业大脑”两步走
实现工业智能,树根科技提出了“两步走”的路线:第一步是以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实现物理与智能的深度融合。而在此过程中,工业专业数据成了工业智能机器人的第一个“拦路虎”。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海量工业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提炼、转化为生产要素,驱动工业走向智能化。但工业智能需要的不是互联网上的普通数据,而是工业专业数据,包括装备作业、设备制造、企业生产和运营数据等,没有前期开展的数字化,是无法收集、利用这些专业数据的。
树根科技旗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平台,目前已连接高价值工业设备250万台,累积海量工业场景,为研发工业智能奠定了行业数据与知识的基础。“我们的解决方案应用到了二十多个行业,从整机装备到汽车零部件,从新材料到消费品,从石化到新能源,再到林业生态,服务了上千个客户。这些行业的场景与专家知识成为了树根独有的优势。”杜锦程说。
工业数据的专业性很强,以研发智能焊接机器人为例,需要使用焊接过程中多种工艺参数训练大模型。如何采集这些数据?树根科技试了十几种方案,用了3个月才取得了突破。
“最后总算找到一个方法,完成了智能焊接机器人的初版研发。目前正在逐步推广试用范围,不断积累数据,优化智能焊接机器人。”杜锦程说。
杜锦程介绍,“两步走”路线的第二步是以“企业大脑”重塑运营与组织的形态,届时人工智能将对产品研发设计、物料采购、生产制造、质量管控、产品供应、销售、售后服务等全链路进行智能统筹、规划与执行。
“我们认为,工业智能的实现是一个需要10—20年的长周期过程,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场景切入口,通过渐进式创新推动落地。”杜锦程说。
【转载自 新华财经】